来源:百蓁生物发布时间:2022-07-02浏览量:355次
2022年7月2日,首届抗原&抗体发现与精准医疗峰会顺利召开!会议采用线上直播形式进行,以“聚焦抗原抗体,推动精准医疗”为主题,邀请了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贺福初院士、清华大学医学院张林琦教授、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韩为东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毅教授、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邓海腾教授等业内权威专家进行了12场主题报告,吸引6600多人在线参会。
峰会聚焦蛋白质组学驱动精准医学、抗体药物靶点发现、抗体结构分析与预测、抗体药物开发、新抗原发现、细胞免疫治疗、蛋白质大分子药物表征、生命科学与人工智能等众多议题,通过探讨抗原&抗体发现与应用过程中的前沿技术、方法、成果等,来应对精准医疗所面临的挑战。会议由Bioinformatics Solutions Inc.、百蓁生物技术(武汉)有限公司、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联合主办,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清华大学生物信息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共同协办,并由蔻享学术、中国生物器材网提供媒体支持。
开幕式由百蓁生物首席运营官马俊博士主持,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百蓁生物创始人李明教授、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舒红兵院士先后致开幕词。首先,李明院士对参会嘉宾、在线听众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介绍了组织会议的初衷,希望通过举办抗原&抗体发现与精准医疗峰会,汇聚业内权威专家,共同探讨交流,推动免疫疗法的开发与临床应用,为中国生物药物的创新与发展带来新的前沿视角。舒红兵院士表示希望通过主办此次峰会,能为业内学者提供合作交流的平台,促进蛋白质组学、抗体药物、免疫治疗等领域的发展,并预祝本次峰会取得圆满成功。
大会报告
上午大会报告,由李明院士主持,4位特邀嘉宾先后带来精彩报告。
报告题目:蛋白质组学驱动的精准医学
贺福初 院士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
贺福初院士首先从基因组开始切入目前研究应用的成就和困境,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即为基因遗传信息与机体蛋白表达间的差异,进一步透过蛋白质组学在临床肝癌病理机制的应用,来阐述蛋白质组学研究在精准医疗的重要价值,例如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主要突破为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的疗法的发现。贺福初院士介绍了团队应用蛋白组研究发现的SOAT1蛋白与肝癌发生密切联系,可以作为药物开发的潜在靶点。团队始终围绕于肝癌、蛋白质组研究,包括构建的HPP 2.0-PDPM国际大科学计划,获批的“多维蛋白质组系统研究”重大项目,以及广州建立的慧眼大设施工程项目,已使我国蛋白质组学研究跻身世界前列。
报告题目:抗新冠病毒广谱中和抗体的发现与应用
张林琦 教授 清华大学医学院、非洲科学院院士
人类与新冠病毒的较量,已经进入了第三个年头。我们能否最终战胜新冠病毒,其中关键的一环就是在微观世界全面认识新冠抗体在抗病毒方面的整体能力和潜力,从而为研发成功新冠病毒广谱中和抗体药物和通用型疫苗奠定坚实的基础。张林琦教授将从分析新冠病毒刺突蛋白抗原的结构和功能入手,结合不断变异和逃逸的新冠病毒,全面介绍人体新冠抗体反应的全景图谱,探讨高效广谱中和抗体在抗原识别和中和机制等方面的特点,发现和利用新冠病毒刺突蛋白上的“致命位点”,为研发成功广谱抗体药物和通用型疫苗提供精准的靶标,为遏制和消灭新冠病毒的传播提供最高效的科技利器。
报告题目:肿瘤抗原与免疫治疗
韩为东 教授 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
免疫治疗已成为攻克肿瘤疾病的最有前景的技术,找到合适的靶向肿瘤抗原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关键。韩为东教授从肿瘤抗原与免疫细胞作用的演化特征、抗原疫苗治疗进展与问题、肿瘤抗原与抗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靶向肿瘤抗原的细胞治疗等方面来分享了他们团队在肿瘤免疫治疗研究领域的成果与进展。
报告题目:肿瘤细胞免疫治疗临床问题和对策
张毅 教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近年来,以CAR-T细胞代表的免疫细胞治疗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已经有多款CAR-T细胞获批在血液肿瘤中临床应用。然而,CAR-T细胞在血液肿瘤中应用的复发率仍然很高;在实体肿瘤的应用中,CAR-T细胞的疗效仍然不理想,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张毅教授从临床案例出发,分享了他们团队在肿瘤细胞免疫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针对以上问题,包括针对双靶点的CAR-T细胞在血液肿瘤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结果,选择合适的靶点、针对肿瘤微环境的免疫细胞改造已经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为未来细胞免疫治疗临床应用带来了更好的前景。
会议报告
下午会议报告,由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徐平研究员、BSI公司&百蓁生物CEO单宝珍博士、百蓁生物CSO彭超博士主持。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邓海腾教授介绍纳米抗体的结构、筛选和功能化修饰研究,分享了纳米抗体的序列鉴定,抗原的表位确定和修饰实验方法;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刘小龙教授分享肝癌新生抗原免疫治疗进展及临床应用,展示了肝癌新生抗原多肽疫苗的临床安全性高,可以显著延长肝癌病人的无复发生存时间;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卜东波研究员介绍运用AbFold来高精度预测抗体结构,以及糖基化结构与性能预测;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王冠博研究员讲述了应用新型质谱技术丰富抗体及其复合物的结构分析信息,包括序列、翻译后修饰、大小变异体、抗原抗体相互作用、复合物结构及动态组装、免疫反应调控。
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杨贝研究员带来了题为《Antigenic Mapping Reveals Sites of Vulnerability on α-HCoVs Spike protein》的分享,鉴定出一种识别 HCoV-229E 连接器结构域 (CD) 的中和抗体;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李典范研究员分享了题为《Isolation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SARS-CoV-2 antibodies with three distinct neutralizing mechanisms》的工作,利用核糖体展示技术和噬菌体展示技术从高度多样化的文库中筛选出的单链抗体(纳米抗体)作为有效的中和抗体;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于晓波研究员讲述了蛋白质组学芯片与精准医学的研究进展,开发出了以人类、肺结核和新冠肺炎病毒为代表的蛋白质组学芯片。
作为压轴出场的演讲嘉宾,李明院士分享了自己带领团队历经5年时间的不断创新,运用深度学习计算机技术开发了DeepNovo算法,把肽段从头测序准确度和灵敏度都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并且建立了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DeepImmu技术平台,大大提高了in silico免疫原性的预测能力和预测准确性。李明院士的报告深入浅出地为大家娓娓道来了个体化肿瘤新生抗原发现的研究痛点与融入人工智能算法后带来的突破性进展,从人工智能与生命科学相结合的角度回应了韩为东教授、张毅教授和刘小龙教授提到的在临床肿瘤研究中测序预测准确性差的实际问题,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解决三位临床研究专家所面临的技术瓶颈。
本次峰会为众多从事抗原与抗体发现及精准医疗领域研究的学者提供了一个与业内专家交流讨论的平台,激发对精准医疗前沿问题的思考与展望。
大咖荟萃,精彩纷呈!抗原&抗体发现与精准医疗峰会,期待来年再会!